生活不帶字幕

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生活,但生活不像電影,既沒有暫停或倒帶鍵,也不帶字幕,所有的互動和會話轉瞬即逝,沒有猶豫或後悔的空間。在美國的生活也邁入第五年了,苦惱多年的聽力問題逐漸到了適應的階段,與人的相處也開始有了心的交集。

明德暑期語言學校的標語



來此前無法體會各種社會上的差異,文化的、種族的、思想上的甚至是看似公平實際上卻不明而喻的偏見。美國是一個民族大熔爐,這是歷史課本上對新大陸的定義,大鍋爐裡裝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每個人都在沸水裡載浮載沉,求的也只是生存空間而已。

回到語言與生活,大家都知道環境能夠迅速培養語感,這也是為何近年許多人開始推廣沉浸式學習或是海外留學等項目的原因。在適當的刺激與反應的訓練下,鸚鵡學舌久了大概也了能舉一番三,人在異鄉久了,逐漸也能在社交場合適當地裝熟而不被拆穿。

開始的時候最難的是回應,當對方說得滔滔不絕的時候,如果只是嗯哼相應有時會造成冒犯,適時的提問或是插入個人經驗才是王道;學會插嘴之後才露出真性情,很多美國人能將微不足道的事情說得天花亂墜,要小心自己不要落入這樣的迷障中。平時多吸收新知跟提高個人涵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就是要好好訓練表達的能力了。

我個人很喜歡看TED的演講,題材多元且講者的口才多半很好,很適合作為吸取新知和練習聽力的材料。然而,光聽不練是不夠的,以溝通而言還是談話性的節目比較合適,透過一來一往的話輪轉換,除了學習應對的方式,也能疏裡談話者間的邏輯脈絡。在真實生活中,每次參加聚會或派對時都盡量和不同的人說話、平時也努力培養和陌生人搭話/回話的技能,總之厚者臉皮找機會多練習口語表達就是了。

要到達隨心所欲的境界還是很難的。有時候需要一些適當的話題,甚至是一兩杯小酒助興,只要話閘子開啟了語言就會源源不絕地流出來。猶記實習那一年旁聽日文課時,班上有位胖胖的男生在會話時總是結結巴巴的,但某次春假在海邊相遇,他在幾杯黃梁下肚之後就流利地說起日文,使我初次見識到酒精在語言中的威力。雖然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但我想成人有時候也需要藉酒壯膽才能不顧一切地用外語說出心裡話的。

另一個方法是和信任的人說話。回想自己最近幾次的深度談話,都是在和自己所信任的對象中展開的。他們不一定是知心好友,可能是心靈的導師,也可能是在對的時候打開盒子的那個人。一張照片、一杯咖啡,或幾隻小狗都可能是開啟話題的契機,關鍵是察言觀色,少即是多,最好仔細聆聽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面對問題時,語言便成了一種藝術,例如不同意的時候別一直說"no",有時使用"Yes, and..."的方式更能表現同理心;表達感謝的時候,用"I appreciate..."作為開頭更能說明所感激的面向。在美國南方,有時人們也會說著反話,"Bless your heart!"並非一種祝福,有時反而是對方想大翻白眼的一種表現,翻成中文大概就是"上帝保佑你(的愚蠢)。。

對我而言,英文中的語用成分還是最難理解的,除了多學多問、聽廣播看電影和電視劇之外,還是要靠觀察與自省來累績經驗。在舌頭打結時,不妨耐住性子提醒自己:就算是母語者也不一定都使用完美的語言。有時忘了某個詞彙,只要繞個彎、換句話說就能解決,發音和口音都是其次,內容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大膽地發言,勇敢說出心裡話吧!

附上最近喜歡的英語學習網站:VoiceTube

留言

  1. 覺得學姊的網站分享好多寶貴經驗,謝謝分享。請問學姊談話性節目推薦哪些呢?寫作有推薦的方法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最近常聽一些podcast,像是"How I build this?"或"This American Life"都很不錯。喜歡科學的話也可以聽聽"Ted Radio Hours"和"Radio Lab"。希望對你有幫助!

      刪除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