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化教學體驗
前陣子忙完了在美國的婚禮,接待完親朋好友後,又開始忙學校的期末,外加大大小小的projects,一直到現在終於有空來分享這學期的文化課。
首先當然要感謝一下所有來我課上幫忙的人:悠理教了手繪熊貓,佳伶教了中國舞,書瑜念了故事書,鈺珣教了寶貝的歌詞,爸爸拉了二胡,媽媽幫忙泡茶。我想代表全體學生在此向上述諸位致謝,要知道在海外所有家鄉資源都得來不易,因此大家帶來的珍貴素材都成為孩子們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管道。
開始介紹之前,先用段影片來回顧我們做了什麼吧!
從前在台灣的教華語時候,文化資源俯首即是,路邊的街景和傳單廣告皆能獨立成教材。現在在美國少了這項特權,學生唯一的來源幾乎就是老師,所以不得不絞盡腦汁尋找適合的素材。好在今年非常幸運,同住的兩位朋友都各有所長,又正逢自己的婚禮來了許多訪客,因此大家都應邀成為了我課上的特別來賓。
中國傳統音樂和茶常常出現在同一個場合,我也很幸運地邀請到很認真"musician"爸爸來班上演奏。既然爸爸已經為了婚禮而特地把二胡背過來,當時也都深受大家歡迎(很難想像他是幾年前才開始學的),所以有機會更要讓他多表演一下!這堂茶道課也融入了爸爸的二胡表演,在等待茶葉舒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認識一下國樂,我們先比較這個樂器和小提琴的差異,然後再聽聽音色和中國樂曲的旋律,進而培養氣質與審美的體驗。
這學期舉辦幾次的文化課下來,讓我體會到過去參加過的相關活動是多麽得來不易。我想起了明德大學暑校的國樂表演和演講,想起了在Wake Forest大學實習時期所參加的戲曲活動,也想起了去年參加Startalk時一位同學所帶領的專業武術練習,這些其實都並非理所當然的。想得更遠些,就算是國中小時期的課外活動,也是老師和相關人員精心設計的,但一直到成為人師後才意識到其實所有的安排都有其目的性,儘管學習者不一定能珍惜和領會。
華人無論在品茗或藝術方面都講求緣份,很多成就都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下完成的。很高興今年能在對的時間邀請到對的人,讓對的學生體驗到對的文化,這樣的經驗是無法再製與重來的。我深深地感謝所有的嘉賓,也期望學生能把這份回憶好好留存於心,將來有機會時再創造更多有意義的交流。
首先當然要感謝一下所有來我課上幫忙的人:悠理教了手繪熊貓,佳伶教了中國舞,書瑜念了故事書,鈺珣教了寶貝的歌詞,爸爸拉了二胡,媽媽幫忙泡茶。我想代表全體學生在此向上述諸位致謝,要知道在海外所有家鄉資源都得來不易,因此大家帶來的珍貴素材都成為孩子們學習中華文化的重要管道。
開始介紹之前,先用段影片來回顧我們做了什麼吧!
這個學期的文化課主題其實是比較隨性的,主題大部份都是依據來賓的才能來設想的。每節課我會先用中文介紹關鍵詞,再用英文簡短說明活動的文化意涵。下面是我們這學期上過的內容,依照真正上課的行程分組說明:
一、中國舞和國畫
大學的時候念中文系,當時在中文之夜的時候系上有位很厲害的女生編了幾段中國舞,教大家用絲巾、飄扇、鐵扇和棍子跳舞,效果也相當不錯,後來這群朋友還會不定期地辦中國舞小聚。沒想到今年她也來美國實習,更成為了室友,所以就請她來班上小露一手,順便讓學生練習一下中國扇子的用法。實際情況如下圖所示,學生都跳得非常認真!
學跳中國舞
另一位室友是研究所時期一位非常會畫畫的學妹,風格非常可愛,因此就請她在同一堂課教學生用毛筆畫畫。她選了花和熊貓兩個主題,結果沒想到大家都異口同聲地想學畫熊貓。她先在白板上示範步驟,學生用一般的紙練習,然後再用宣紙正式畫出熊貓的樣子,畫完後大家都非常興奮,之後的課堂沒事還會畫畫熊貓自娛!
學畫熊貓
因為這節課有兩項活動,所以我是讓學生分為兩組,每組花10~15分鐘學習這項文化內容,再互相交換。開始時我告訴兩位來賓都只能說中文,但後來學生反映太難溝通了,所以才讓他們使用英文作為關鍵字交流。我想要是課程安排允許的話,應該要在前一堂課先介紹並操練一些關鍵詞和句型,並讓學生設計幾個問題,這樣才能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也練習了語言。
二、說故事和唱歌
今年五月,中學時期最要好的朋友特地為了婚禮飛過來當我的伴娘,雖然凌晨才抵達北卡,卻願意跟我不眠不休地到學校來上課,有這樣的好友這輩子真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因為她在台灣任職於誠品,所以在出發以前特地請她挑了幾本繪本帶來,後來更因此在課上唸了《蠟筆大罷工》這本書,順便幫學生複習一下顏色,大家的參與度都非常高!
好友用手機拍攝的照片
今年在一個活動認識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女生,在Winston-Salem State大學學習ESL的碩士課程。後來又見面了幾次,提到需要中文母語志願者來班上幫忙,她很熱心地答應了。正好因為想和學生介紹華語流行歌曲,所以就請她選了首歌(寶貝),來班上領讀歌詞、順便解釋了幾個重點詞彙,也聊了聊在台灣和美國生活的不同之處,讓學生體會到文化的差異。
上面這兩堂課,主要是藉由真實素材提供學生大量的語言輸入,從母語者口中獲得的經驗總是比教科書的錄音有趣許多。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由於這些學生很少有機會跟外國人接觸,所以這幾位來賓都讓他們體驗到和華人真實的交流方式,當然也趁機練習了不少次自我介紹。
三、拉二胡和茶道
上次回台灣時獲得了許多茶葉,所以之後就到亞洲超市買了一組茶具(據說是來自景德鎮的),因此一直想在期末的時候辦個茶會。正巧父母來美參加婚禮,聊天過程中才得知祖父有茶園的關係,其實爸爸年輕時也賣過茶,因此便順勢邀請他們來幫忙舉辦茶會了。除了一步一步練習泡茶的步驟之外,順便和學生練習關於「吃」、「喝」的會話,大家在有吃又有得喝的情況下,中文的口語能力似乎又進步了一些。
媽媽特地穿上旗袍幫忙茶會
中國傳統音樂和茶常常出現在同一個場合,我也很幸運地邀請到很認真"musician"爸爸來班上演奏。既然爸爸已經為了婚禮而特地把二胡背過來,當時也都深受大家歡迎(很難想像他是幾年前才開始學的),所以有機會更要讓他多表演一下!這堂茶道課也融入了爸爸的二胡表演,在等待茶葉舒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認識一下國樂,我們先比較這個樂器和小提琴的差異,然後再聽聽音色和中國樂曲的旋律,進而培養氣質與審美的體驗。
摸摸二胡上的蛇皮
華人無論在品茗或藝術方面都講求緣份,很多成就都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下完成的。很高興今年能在對的時間邀請到對的人,讓對的學生體驗到對的文化,這樣的經驗是無法再製與重來的。我深深地感謝所有的嘉賓,也期望學生能把這份回憶好好留存於心,將來有機會時再創造更多有意義的交流。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