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方向

近期發表的文章多半是關於教學的,但人生不是只有工作,有大半的時間都在生活。想到在海內外努力著的家人朋友們,有太多一言難盡的話,只能默默地在心中祝福。一年又過去了,我們又朝自己了理想邁進了一些嗎?

在這裡,別人常常問我來美國多久了?學習還是工作?彷彿回答完一份具體調查的問卷就表示已經適應了在異地生活的挑戰,但對於自己的人生,對於當初的選擇,是否也能因此就交代清楚了呢?


這些日子,無論是在此使盡全力站穩腳跟,還是趁假期和經濟許可下返鄉取暖,步伐總是匆促的,話還沒說完就又要走了。不自覺地注意到近來許多的文章鼓勵二十歲三十歲的年輕人出走,同時也出現不少鼓勵留在本土深耕的對話,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指出家的方向。


哪裡才是我的家?想到這裡,怎麼又哭了呢?

曾經也有對未來感到徬徨的時候,特別是華語老師外派流浪的例子看多了,能真正留下的除了靠實力,還有更多的是運氣。明年,甚至下個學期會在哪裡,誰也說不準。每每在臉書跳出動態回顧時回首來時路,似乎每一年都過得比當初踏實了。

出走的決定向來是艱難的,但更難的是堅持下去的勇氣。難過的時候不妨找找放鬆身心的方式,看看努力這麼久的自己,順便欣賞一下這一路走來的足跡。

給心靈的按摩
工作或生活太緊湊的時候,還是要給自己一點安靜的時間,在睡前看看書、周末選一部好電影跟喜歡的人一起看、甚至和三五好友小聚或玩玩桌遊,都不失為減壓的良方。有時只是趁空閒打掃家裡或是從容地下廚,也能讓瞎忙的日子變得有意義了。

每到年終或學期結束之前,往往是派對最多的時候。雖然人人都有忙不完的事,但放下手邊的雜活,到別人的家裡或工作的社交場合走走,多和不同的人聊天、培養感情,也許還能建立意想不到的人脈呢!

和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一起玩桌遊 
(Photo Credit: Janniffer)

給身體的補帖
養身和活化心靈是相輔相成的,除了適時活動筋骨也注重飲食調配,讓自己在海外種種挑戰下又更具適應力。今年做飯沒有以往來得勤,但是幸福地品嘗著另一半的手藝,或是在外食時抱著感恩的心態,不僅吃得愉悅、也能稍稍緩解對故鄉食物的思念之情。

在運動方面,除了在下班後(偶而)上健身房之外,也能利用家裡的空間舒展久坐僵硬的姿勢。舉啞鈴、練瑜珈或是跳有氧,甚至和朋友相約定期舉辦煮飯健身趴,皆能成為健身的良機。

雖然早已不輕易許下新年新希望,但還是期許往後的日子能夠更充實、有條理,對時間和空間的掌握也更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能定期跟家人朋友相聚,繼續成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

寒假難得回台灣和家人相處

家,無非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在新的環境扎根雖不容易,但只要願意打開心房,多探索多交流,同時也繼續發展來自原生土地的韌性,又何必執著於家的方向呢?

相關閱讀:
一個人的海外生活:如果能重新再來,你還會選擇出走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