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生喝茶,不如教他們怎麼泡茶

Photo Credit: Ana Sapp

這學期開始在美國的一所私立女校教書,也正因為這是個新開的中文項目,所以在設計課程之初就想根據自己的興趣安排文化課。想到之前在中學文化教學的經驗,加上暑校中文課也教過茶道,自然而然就把茶融入了這學期的教學目標。在某次和本校的美術老師聊天時,發現我們都有共同興趣,所以就說好了要合作教學,她教學生做陶杯、我教學生茶道,然後再一起辦個茶會,皆大歡喜!

教學前的準備
正式上課前,老師應該當然少不了要先自我充實一番,手邊有兩本比較推薦的書:一本是笛藤出版的品茶圖鑑,另一本是"Tea: History, Terroirs, Varieties"。前者囊括了214種中國和台灣茶葉的介紹和製作方式,是本豐富的茶葉百科;後者是由幾位法國人合著的英文茶書,除了介紹世界各地的茶及沖泡方式之外,還附了一些看起來很高級的食譜。在設計教學材料時,有了這些書做為參考,再加上一些Youtube上的影片,準備起來就比較充分。下面這兩個是我這次選給學生看的補充材料: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由於茶會是安排在學期中,而且也涉及陶杯的製作和燒製的時程,所以我們在茶會前的一個月就開始安排這次的教學活動。我們花了三堂課製作陶杯,從基本的茶杯捏製、刻中文字到上色,都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隨後在我的中文課上,我們從飲料相關的詞彙入手,讓學生了解各種茶葉的樣子、味道和沖泡後的顏色,再練習泡茶的步驟。我告訴學生這次茶會是她們表現的機會,所以從宣傳、布置、準備器材和報告都要全程參與。我的安排是中文二的學生負責簡介茶文化和主持大局,中文一的學生負責在集會時宣傳以及在茶會當天泡茶給大家喝。

製作茶杯

介紹茶葉

茶會即學生的成果發表
為了增加人氣和加強學生的責任感,我把茶會的日期訂在家長日當天,除了邀請了本校的師生之外,也非常歡迎學生的父母和手足參與。一個星期前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朝會時宣傳,學生還特地錄製了影片,也在校園貼出了Sign-up Sheet,就是希望越多人參與越好。在此同時,老師當然也沒閒著,除了準備當天的茶葉、茶點和茶具之外,我還製作了一張"品茶單",是類似品酒單的概念,讓到時現場參與的人都能品味和記錄各種茶的美好。

我做的品茶單

學生做的茶會海報

茶會當天,大家熱熱鬧鬧地布置場地迎接貴賓,美術課和中文課的學生用自己親手燒製的茶杯喝茶,而其他師長則用我們準備的茶杯或紙杯品茗。等大家入座之後,便可開始享用各種糖果點心,在學生的講解和輪流奉茶之下,體驗了中國茶文化和美國茶包飲品的不同。當天我們喝了紅茶、烏龍茶和花茶,大家邊聊天邊寫下自己喜愛的茶類,家長、老師甚至校長都來參與,也為忙碌的家長日畫下完美的句點。

茶會的盛況

教學反思
這是我第一次舉辦全校性的活動,也是第一次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合作。因為對新學校的運作方式還不太熟,所以有許多細節沒有顧及到,例如分工的細節和評量的標準等。但這次的活動也讓我發掘不少同學的長才,像是讓喜歡烘焙的學生為大家烤餅乾,讓喜歡出鋒頭的同學設計宣傳影片,讓喜歡拍照的同學成為當天的專業攝影師,讓台風好的同學在茶會當天做簡報等。整體來說,我在這次的文化教學中嘗試了不少新的作法,也和老師、家長及同學有了不同面向的接觸,課堂中的語言和文化也就有了生命。有了這次的經驗之後,相信下次一定會辦得更好的!

華人喝茶,不就是重在交流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