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讓學生談「我的家庭」之前

從小到大,我們總需要和別人交代自己的家庭,從小時候的作文「我的家庭」到長大後日常交際的閒談,很難不提一提最親愛的家人。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不過是稀鬆平常的小事,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難以用三言兩語交代的話題。

在語言教學的課堂上,也免不了要求學生說一說「我的家」。來美國前並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困擾,當時教慣成人學生的我,已經大致了解世俗上避重就輕的方法,就算有時對方家庭並不美滿也能開玩笑帶過,但殊不知在美國這會成為一道難題!對大學生而言,單親已經不是問題,最難的是要讓他們用剛學的中文交代繼父、繼母等詞彙,甚至要說明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中文的親屬關係又比英文複雜,所以教起來特別令老師頭疼......


記得有一回在暑期課上請學生互相訪談家庭狀況,然後用中文上台回報。當一位同學被報告出家裡只有媽媽和姊妹時,某位白目的學生竟然舉手問:「為什麼你沒有爸爸?大家都有爸爸!」當下真的令為師的我非常尷尬,幸好大學生們還算明理,稍微溝通和安撫一下就好了。

近期遇到的挑戰,是讓中學生畫家庭樹。對於台灣的小孩而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家庭作業,但對於美國中低階層的小孩來說,這項作業有可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為了避免從前遇到白目學生的情況,這次我想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們介紹「一個」家庭。可以是自己的家庭、最近看的花木蘭電影中的家庭,或是一個想像(或理想)的家庭,但願藉此能降低學生的反彈。

當他們完成的課堂作業後,我發現...


圖一

八年級的學生(圖一)顯得較成熟,已經能掌握基本的家庭觀念,也能區辨父系和母系的中文稱謂差異,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圖二

七年級的學生(圖二)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有些人畫畫不錯,能仔細分辨家人家的差異,但是寫字上就普遍偷懶多了。


圖三

六年級是我遇到問題比較多的,有一位學生不願意談自己的家庭,也不想畫理想的家庭,所以我讓他寫下自己的名字(圖三左),畢竟自己就是自己的家,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理想吧。除此之外,大部份的學生還是願意分享自己的家庭(圖三右)。

我想說的是,在課堂上談「我的家庭」之前,建議還是要先個別關心一下大家的狀況,再鼓勵孩子嘗試表達。雖然他們是學生,但沒有必要因為老師的要求而在大家面前揭露隱私,更何況學的是語言,只要能了解詞彙的基本意思、知道文化差異、能夠在適當語境中使用,那也就夠了。要是真的不願意談談自己也別勉強,記得同時要鼓勵其他的孩子尊重他人,不要大作文章。


某位學生的作品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最想嘗試的活動還是「未來的家」,也就是讓學生想像十年、二十年後的家的模樣,畫出一張藍圖,然後寫下當中成員的稱謂。不過我想這個活動也還是牽涉到一些問題,比如青春期的孩子總避免談到感情,也有些人對未來一點概念也沒有,因此如何設計成引起他們興趣和想像力的話題,會是老師需要好好做的功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