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廚趣

最近幾乎每天都做菜,從按譜操作的階段到某些菜已能駕輕就熟(例如麻婆豆腐),也是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慢慢掌握要訣的。我想做菜就跟做研究一樣,要先了解食材特徵(研究工具)、料理步驟(研究方法)、一同享用者(研究對象),最後才能得到好的評論(研究結果),然後了解自己可進步的空間(未來展望)。

日前自製的滷味和蕎麥麵
(食譜可參考此連結

慚愧的是,在台灣的時候,對廚房總過於挑剔,空間的大小、廚具的擺放和家人的習慣等,讓我對於做菜感到卻步。大學時期參加了蛋糕研究社,雖然學習了基本甜點的作法,但家裡的烤箱實在太小了,因此儘管很有興趣,也不太常動手做點心。

有一陣子的確是下定決心了,開始發揮做研究的觀察精神,時常主動和媽媽或姑姑學習台灣料理的作法,但多是在一旁看,還是缺乏自主的經驗,每道菜份量要放多少、火侯的掌握、成敗的原因等,對我來說還是一團難解的謎。

在美國實習的時候,為了省錢,儘管廚藝不太好,還是得自己硬著頭皮煮來吃。從簡單的義大利麵、滷味、餃子和雞湯,到難度較高的肉骨茶湯(感謝馬來西亞的室友提供材料)、油飯和班尼克蛋等,每天都像作實驗一樣,在廚房裡玩著比例和味覺的遊戲,後來倒也越做越上手。

幸福的自製早餐

近期正式移居到美國,有了自己的廚房之後,這裡便成了大夥兒交流的天地。我不再只是觀察或實驗,更嚴謹地參考食譜、調查大家的口味,最後配合自己的心情完成滿意的菜餚。色、香、味都是考量的重點,擺盤之後還會拍照存證,成功的話再寫成食譜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

第一道分享的食譜

生活中也多了份對食物的期待。早午餐可以是新鮮的水果優格,也可以是魚排和歐姆蛋;晚餐則常常是一天的重點,有時照著食譜學習異國料理的作法,有時憑著經驗自創佳餚,做得多的話便和室友或朋友分享。儘管還處在文化衝突的磨合期,但我發現只要用美食當話題,往往就能化解尷尬並拉近彼此的距離。

深受美國朋友好評的地瓜球

除了和自己人一同享用之外,每個週末我們都會在家裡舉辦派對,邀請親朋好友來品嚐主題料理。目前辦過的有火鍋、感恩節大餐、聖誕節大餐、俄式羅宋湯(borscht)、年夜飯、嫩煎雞排、碳烤熱狗等,客人有的時候也會帶自製的菜或啤酒和大家一起分享。

年夜飯的菜色

吃完正餐後,我們也多半會準備甜點招待大家,最常見的是奶油蛋糕或甜派。在派對酒酣耳熱、桌遊玩到一個階段之後,就招呼大家一同享用甜食。看著朋友們聚在廚房吧台前聊天、吃著自己做的蛋糕,氣氛之輕鬆與融洽,是在外面餐廳花錢聚餐所不能比擬的!

布朗尼杯子蛋糕
(食譜在此

這半年來在廚房的實驗,不僅增加了我對廚藝的自信,也讓我的生活更充實。民以食為天,除卻臉書上不間斷的餐廳美食照之外,偶而分享一下自己動手做的心得,反而讓牆上增添不少情趣呢。

和朋友一起共享更開心

新生活,就從找時間為自己和家人做一道菜開始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