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和混合式中文課堂裡的文化活動

 


今年從春季學期的網課,到八月開始混合式教學(hybrid teaching),不知不覺撐到了感恩節,一路上充滿了挑戰,但也在實踐中獲得了成長。今天想談談這一年做過的文化活動,並討論一下在網課和混合課中是如何鼓勵學生參與的。

首先要強調中文課上文化活動的幾項原則:盡量使用目標語,提供真實語料作為輸入,並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機會。文化能力是長期的養成,不是一堂課或是一次性的體驗就能完成的。在課程的安排上,無論是配合語言課的主題設計課堂活動、因應節慶而安排的活動、社團的課外活動,甚至是作為測試的一環,都是在期初就可以納入的考量。此外,如果已經有了教得上手的文化課,就可以依據學生的語言能力設計出初、中、高級等不同版本,收入自己的教學百寶箱,無論是獨立成一個主題或者作為雨備,都是很好的教學材料。下面是我這幾年寫過關於文化教學的文章:

跨文化交際的探索階段


跨文化交際的互動階段

在春季的網課(高中),我做過的文化活動是電影欣賞和歌曲教唱,暑期班(大學)教的是博客寫作,開學後的混合式教學做過摺紙、品茶、文化報告、電影討論和台美跨文化交流。因為學校決定取消期中考,所以打算把期中的project都做得大一點,初級班的主題是華語流行歌,而中級班的主題是中美文化對比視頻。每次上課都引入一點傳統或流行文化,日積月累,就會慢慢看到學習的成果。上周在複習生詞說到"現金"一詞,就問中級班的學生說為什麼不可以說是"紙錢",沒想到學生竟然還記得期初做的文化報告裡"中元節燒紙錢"的內容,舉一反三,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大學暑期班博課活動的Google Slides

以下用前面提到的三項原則,來說明在網課或混合課中的文化活動的設計方式。正如一般的課程設計,先把學習目標訂下來,然後再根據這些目標按部就班地準備評量方法、教學材料以及課堂活動(反向設計步驟)。在當下因應疫情所設計的網課和混合課中,還要加上學習平台和教學平台的考量。我今年用得比較多的學習平台是Canvas,教學平台則是用了Google Meet和Zoom,學校混合式教學還多用了OWL,所以在設計每個課堂活動時都考慮了上面這幾個平台的特性。


配合時間的主題和中秋節所設計的文化活動:摺紙

這個活動的難度是中等,高中的學生稍微練習的話做得出來

周末的回家作業就是完成一隻兔子

原則一:使用目標語

無論是面對面或是透過視訊和學生交流,語言課中的文化活動都盡量使用目標語,除非是零起點的學生,上課時我都盡量只用中文說明,但是教學材料中可以提供英文作為輔助。至於在學習平台上的作業或是學習材料,則是全英文的,這樣可以避免學生誤會,然後造成往後更多的溝通成本。下面舉一個電影討論的例子(高中的中級水平):

  • 教學目標:
    • I can understand what topic is being discussed in a movie or YouTube in Chinese. (Interpretive Listening)
    • I can write a simple summary about a movie I have watched. (Presentational Writing)
  • 評量方法:完成電影觀後感的學習單(Google Doc),內容包含閱讀、查生字、寫下三句quotes和中文的心得感想。等收到老師的評語以後,還要在課上跟同學交流心得,聽完後得用中文提問或回答問題。
作業布置是在Canvas上嵌入Google Doc

學習單的一部分


某位學生的心得

  • 教學材料:
    • 電影《我不是藥神》,學校使用的是Swank網站讓學生觀看。
    • 相關視頻:



  • 上課討論:用Google slide分享到Zoom上,教室內的學生同時和線上的同學進行討論,然後再分小組互相分享心得。下面是上課用的Google Slide:


原則二:真實材料

前面的電影提供了最佳的真實材料,至於其他的文化活動,有許多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可以使用,像是毛筆(或是water color brush)、茶葉、各種適合教學的網站或社群軟件,甚至是任何跟漢字有關的東西,像是包裹、中餐館的收據或是當地華人的報紙等。今年疫情當下正值美國大選,開票當周其實大家都非常心神不寧,所以我決定加入了比較放鬆身心的文化活動。下面是我在學校帶學生品茶一些材料:

  • 主題:品嘗中國紅茶和普洱茶
  • 教學材料:Google Slides(包含了茶葉的廣告和泡普洱茶的步驟)、茶具、茶葉、熱水壺、甜點和保麗龍杯(styrofoam cup,見下圖)
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讓學生練習畫茶杯



以前學生的作品,用藍色的筆畫會更好

下課前帶學生到外面,拿下口罩品茶、吃點心
(網課的學生在家享用)

原則三:跨文化交流

最後的這項原則也是學習文化最高的境界,和他人或母語者交流,討論文化方面的話題。在準備跟文化活動的時候,老師往往從母語者的角度出發,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題材。在教了幾年下來,我發現還是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認識這些文化,例如在講茶的時候提到波士頓茶事件的歷史、美國南方人喝茶偏甜,以及茶包其實是由美國人發明的等內容,讓學生透過外語來了解跟自身文化背景有關的事物。另一個例子是在做電影討論的時候,我開始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這個故事在美國,你覺得結局會是一樣的嗎?"給一些假設性的問題來增加想像空間,這樣學生在反思的時候也有更多的切入點。


用中文談談茶葉貿易的歷史

看圖說"波士頓茶事件"的始末


今年利用Flipgrid做了不少文化交流的活動,其中一個是和當地的大學老師合作,讓學生上傳期中報告後,互相觀摩和流言;另一個交流活動是和台灣的高中生成為語言學習夥伴,用對方正在學習的語言討論跟文化有關的話題。目前第一個活動已經進入尾聲,這幾天也陸續看到學生交流的內容,非常有成就感!



大學生介紹《男子漢》這首歌,我的學生留言回覆


我的學生做了中秋節報告,大學生在下面給予鼓勵

最後,我的學校也把和台灣學生的交流寫成一篇文章,發表在學校網站上。跟我合作的老師也給她的學生看了,大家的反應都很好。之後打算將這個交流活動作為測評的一部分,讓學生出題、做深入一點的討論,然後再回到班上做報告,最後進行反思。還有一個比較長期的目標,未來有機會帶學生去台灣,或是這些學生來美國交流時,他們也已經交到了幾個當地的朋友了。之後希望能多和我們學校的北京姊妹校多聯繫,然後用相似的方法進行文化交流,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活動,打破中美之間的緊張。



每天上課都會問學生"你今天好嗎?",不同於以往隨意的問候,現在都是發自內心的想知道他們的心情。某天下課後看到後面的白板上寫了一句:"我不好。"猜想是剛轉到我們學校的一位學生寫的,心裡感到非常糾結。儘管不一定跟我的課有關,但是也能體會到青春期在疫情下的苦悶。身為在前線的老師,今年的每一堂課都充滿感恩,雖然混合式教學非常辛苦,但是能見到學生的面,就算是戴著口罩、保持六英尺的距離,就已經覺得比網課好太多了。但願大家都能在照亮他人之際也能好好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時刻提醒自己要多問候他人,不要被各種倦怠感(fatigue)所擊倒了才好。

最後送上今年中文課的歌單,希望大家都能常保好心情!

留言

  1. 在Facebook上的社團看到老師的介紹,不小心點進來您的blog,發現您的分享都非常的專業也實用,段落跟目標及使用方法都非常明確!對以中文為第二外語就教學的老師非常有幫助,謝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